国企这一轮究竟要改革什么?
发布日期:2017-09-27
张百舸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
发轫于2014年8月份的国企新一轮深化改革,随着2015年5月份国务院批转发改委《澳门皇冠国际赌场网页版登录》(以下简称《澳门皇冠国际赌场首页登录》、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澳门皇冠国际赌场网页版登录》等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国企本轮深改工作逐渐展开。但如何正确理解国企本轮深改的政策内涵、目标、思路、方法等,对于国企的深改工作至关重要。
要了解国企本轮深改的政策内涵,我们需要思考几个问题,即为什么改?改什么?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一、为什么要改?
自1978年国企改革以来,国企日益壮大并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受制于体制机制的束缚,国企的市场竞争力逐渐衰弱,部分国企靠垄断换来的竞争优势也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而消耗殆尽,大多数国企正面临新的成长发展瓶颈,甚至攸关企业生存。
国企市场竞争力下降主要表现为:
第一,一些国企大而不强的现象愈发明显,资产资本收益呈现边际递减趋势,权益报酬率(ROE)等杜邦比率指标实绩纵比横比都在下降,经济增加值(EVA)指标实绩为负值的国企数量越来越多。国企是间接融资市场的主体,EVA指标能部分反映出企业资金资本成本的敏感性和使用效率。
第二,国企的市场竞争力正在减弱。本文作者曾从公司治理结构、资本质量、产品力等三个维度,参见图1,对部分国有企业进行了市场竞争力的统计比较,结果反映出整体市场竞争力得分低于资本市场的平均水平。
为什么国企的市场竞争力会下降?主要原因包括:
1.过密的政企关系,导致部分国企过于依赖行政优势而获得竞争优势,如低廉的信贷资金和土地资源等,从而忽视了培育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国有资本布局不合理,导致资产效益下降。一些国企盲目最求规模,产业链长而宽,相当数量的国有资本沉淀于一些低效产业领域,甚至社会公益性领域。
3.盲目投资的冲动,导致国企负债率有增高趋势,部分地方国企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有些国企热衷于“撒胡椒面式”地盲目投资,追求成长规模而忽视成长质量。高负债率正危及一些国企的生存发展。据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统计,中国2014年的债务占GDP比重已升至282%,其中一些地方国企的高负债现象令人堪忧。如果不尽早化解企业的债务风险,降低杠杆系数,确实可能存在地方国企新一轮的倒闭潮。
4.企业政府化的组织模式,导致国企的人力资本潜能长期受到抑制。本世纪初,国企因其稳定的工作环境、良好的福利保障,吸引了众多优秀毕业生的加入。但国企官僚式组织架构,政府化的管理风格,导致一些真正优秀的员工选择了离开,因为这种正三角型的组织架构强调权威和等级,但忽视了员工的创新创造活力。此外,现行国企领导人的政治任命体制,也使国企丧失了企业家成长和企业家精神发挥的环境,正如一位前国家领导人曾说“国企没有企业家”,但恰恰是企业家才是国企创新转型的关键。
二、要改什么?
改革当然是去除阻碍国有企业成长的体制机制樊篱。长期以来,国企改革始终存在两个重大认知误区,其一是源于十年前“郎顾之争”引发的国资流失方面的担忧。懒于监管,因噎废食,索性将国资关进自制的笼子里,自娱自乐,搁置产权制度改革,拒绝民营资本进入。其后果是压逼了国资成长的空间,致使国企市场化竞争力有所减弱。其二是所有者虚置问题引发的国企负责人应由政府官员担任的思想,忽视公司治理结构建设和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模糊政府(国资委、组织部)与国企之间的界限。后果是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内部人”现象,极大地削弱了董事会对重大经营决策的专业化监管职能,“三重一大”管理缺乏制度保障。国资监管部门毕竟是政府部门,无法取代董事会,有些时候还会发生国资部门监管越位的现象。像西方的一些全球化家族企业,并非都由家族人负责公司经营管理。
在解放思想的同时,国企本轮深改要着力去除束缚国企发展的体制机制樊篱,主要包括:一是建立健全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新型国企监管体制。理顺政企关系,转变国资监管方式,“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让国企真正回归市场,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健全基于现代产权制度的国有资产资本管理体制。调整国资布局,优化国资结构,推动国资证券化,激活国资活力。三是建立健全基于现代人力资本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释放国企人力资本,尤其是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造活力,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中长期激励,硬化约束,推动国企改革发展。